基地內須知
如有任何疑問,請利用文章最下方留言版,若需要留下私密訊息,請登入痞客邦帳號後留言即可

目前分類:台北生活記事 (8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每年的三月間是日本的畢業季,在此同時也是櫻花盛開的季節;而我也在這個時期從大學裡畢業了。嚴格說來應該是在農曆年前就完成學業,但是因為一些行政作業的緣故,直到春暖花開時才拿到我的畢業證書;雖然畢業地點是在台灣不是東京,但是一樣有滿開的櫻花,也算是美事一樁。

PE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或許很多人都來過迪化街,來到這裡可能是為了到永樂市場買布,又或者是來城隍廟拜拜,也可能是過年時來買買南北貨,但是你曾抬頭看看這裡的建築嗎? 在這條曾經是台灣最為繁華的街道上,如今大概就只能從這些老房子的樣貌上窺見一些當年的盛況了。迪化街老屋群這幾年開始有了大規模的重修整建計劃,雖然說此舉對這裡的觀光能有多少助益這還說不定,但是就古蹟維護的角度來看,總算是看到政府有作一點事情了。

PE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位於鶯歌的陶瓷博物館,是自己很喜歡的台灣本地展覽館之一;沒別的原因,就是欣賞它開闊的空間設計。如果你是和我一樣,在一個日光普照的午後來到這裡,那你一定會驚艷於那四面八方落下的陽光和諧地在場館的各個牆面上譜出的光線協奏曲,雖亮眼亦十分舒服。此外,建築的本體運用了大量的清水模,讓人感受到樸實卻不失格調的氛圍。夏日炎炎,如果你意外獲得一個午後的空閒時間,過來一趟肯定會讓你獲得許多收穫。

PE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知道淡水有間在河畔的獨立書店已有段時間,不過一方面沒時間過來看看,再者也是因為這幾年每個假日都要去淡水上課,所以其實有點對淡水景物興趣缺乏;可是在一個冬日的假日午後,在Patty的邀約下,我總算窺見了這裡的美好。由淡水捷運站走來,有河BOOK就夾雜在人聲鼎沸的河岸市集中,儼然是鬧中取靜的最佳寫照。

PE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


自從由書中認識松浦彌太郎這位作家之後,雖曾去過松浦先生在中目黑的書店COWBOOKS,但就像大多數的日本作家一樣,他們不過就是遙遠國度裡的陌生人,我們頂多只能透過翻譯作品略知一二他們的世界。前些日子,PATTY偶然得知松浦先生要在蘑菇舉辦個人的攝影展,而且松浦先生本人還會來到台灣舉辦聊天會,並且在攝影展當天親自為前十位觀展的來賓拍照留念,而且還會將照片沖洗出來寄到台灣給這十位朋友;在得知這樣的訊息之後便立刻向蘑菇詢問;雖然很遺憾的,聊天會的名額有限我無緣能夠參加,所以當下決定開展當天去碰碰運氣吧,就算不能讓松浦先生拍張照,好歹也能看看這位作家的廬山真面目。大概就是懷著這樣的心情,那天在展覽時間前一個多鐘頭就到蘑菇門前等候,幸運的排到了第一順位,在此要感謝蘑菇的朋友為提前到場排隊的人發放號碼牌,而不至於讓我們等候太久的時間。一到十二點,工作人員知會我們展覽正式開始。甫一上二樓,便看見松浦先生正在準備攝影事宜,我先與他寒暄數句,也提到曾去過他的書店,並送他一張我拍的書店影像,還請松浦先生在他的書上簽名。言談間發覺他實在非常親切,之後的拍攝過程也十分細心的看出我的緊張情緒,要我放鬆點;說來慚愧,這可能是我被拍照最緊張的一次。

PE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


三月的某個下午,路過捷運中山站旁的公園時被這些花團錦簇的綠色牆面吸引了我的目光,原來這是當代藝術館與捷運中山站之間的公共藝術設置,這些公共藝術的目的很單純,就只是美化市容而已,這個下午天氣很好,看到這些有趣的藝術作品,心情也好了起來。這個命名為"也通風也報信"的創作,感覺上好像跟即將展開的台北花博有些關係,不過這純粹是我的臆測罷了,向前望去,前頭似乎還有一些有趣的作品,好奇心驅使我繼續往前走去。

PE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7) 人氣()

從三月十二日起在台北當代藝術館展出的【記憶的痕跡】特展,是由日籍藝術家原高史(HARA TAKAFUMI)自2000年起的一個計畫,並且已在世界多個城市執行與展出,今年原高史先生選定創作的第一個城市,選定在台北。而這項計畫主要從台北市大同區民以口述歷史的方式,從個人對社區的相關經驗去做為期數週的訪談,再從這些居民的分享中去檢視過去的歷史與特色及如何造就了今天的大同區;原高史先生在2009年底來到大同區,並且訪問了許多不同階層的代表人物,爾後,他將這些訪談的內容節選出六十七句印象深刻的話語,搭配其創作的圖像展出,然後設置在曾經是台北市政府舊址且兼具古蹟身分的台北當代藝術館的窗戶上。每一個窗戶,代表了一個記憶,串起這些記憶,便如同代表了大同區的歷史。這天,我有幸能參加這個展覽的開幕茶會,也以身為大同區的一份子為榮。

PE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學校咖啡的名字'ECOLE是法文學校的意思,不過取其名是因為就在學校旁邊還是因為想打造一個像學校的空間? 這就不得而知了,不過我也不想探究,座落在青田街的安靜巷弄裡,這裡給我的感覺就是一種輕鬆的,閒適的氛圍,不造作的空間裏又含有一種質樸的率真,剛剛的形容如果覺得很抽象難懂,我也承認;形容的白話點就是舒服,是的,這裡很舒服。至於是怎樣的舒服,就等你自己來體會一下。順道一提,隔壁是魔椅,喜歡歐洲家具的人也可以過去看看。 

PE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


三峽的平日,少了些擁擠的人潮,那古鎮的歷史氣息便越發濃郁起來,漫步在三角湧老街中,時間的流逝似乎也變慢了,幾家老舖子也訴說著過去的記憶;即使信步逛逛倒也覺得悠閒。

PE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在一個冬日飄雨的午後,雖然這天不大冷,但是在八里的水邊還是可以感受到些許的涼意。遠方略顯迷濛的景象,讓淡水河上多了一種朦朧的美感;生活在都市叢林裡,偶爾,就算只是偶爾能讓眼前的景觀置換成如此這般的眺望,也就足夠讓心靈得到一絲的平靜吧。雖然不敢說這是一種生活美學的體現,我也沒辦法做到像蔣勳老師在"天地有大美"一書中所言,給自己一個美的窗口,時時去碰觸,時時去感受的境界,不過我還是試圖在有限的人生中,努力去實現自己對生活美學的堅持。

PE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6) 人氣()


台北人很幸運有個像華山創意文化園區這樣的地方,至少我是這麼認為的。偶爾,那裡就會舉行個甚麼展覽或是甚麼樣的活動,有時在台北不知道要去哪裡晃蕩的時候,就會想去華山園區碰碰運氣,而每次都真的有不同的驚喜。就在華山的樓宇間,許多新奇的事物正等著你去發掘。

PE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


北門,或許現在的年輕一輩的朋友不是很熟悉,不過在過去台北車站一帶還是台北最繁華的商業區的那個時候,不管是南來北往的火車還是客運乘客,都對這一座紅色的城門建築並不陌生,北門建於1884年,是當年清代台北府城門中唯一留存下來的,也是少數的一級古蹟之一,現在的北門雖然樣貌依舊,但空中多了條高架道路,兩旁的快車道也迫使行人鮮少通過這裡,成了一個有名無實的景點,在這樣一個陽光耀眼的午後,用著一捲過期底片,我在北門緬懷當年的榮景。

PE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大稻埕逍遙遊是迪化街的台北霞海城隍廟所主辦的古蹟巡禮活動,至今已舉辦了數百期且超過十年的時間;尤其這是一個完全免費的導覽活動,目的只是希望更多人能了解這個地方的歷史以及如今還遺留下來的古老面貌。在2009年11月第一個星期日這天我作為活動紀錄跟隨著隊伍前進大稻埕;本次的活動是由民俗史蹟學者莊永明老師帶領,參加的學員們在大稻埕慈聖宮前完成了報名手續後,接著就由莊老師介紹集合地點同時也是大稻埕三大廟宇之一的慈聖宮,這一天參加的學員十分踴躍,有近百名之多。參加的學員還可獲得一瓶礦泉水及有莊永明老師所著【大稻埕逍遙遊】一書。

文章標籤

PE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


某個假日,和PATTY來到新竹參加一個刻橡皮擦圖章的課程,我雖然只是陪客,但也對這樣的當日小旅行十分雀躍,尤其是對上課地點的好日雜貨舖備感興趣。先前透過P小姐的介紹在EMICO的部落格發現好日,就覺得這應該是個舒適的好地方,親眼所見尤甚之。店裡的擺飾簡單樸實,不壓迫的空間裡擺放著幾張原木色的餐桌;幾個正在享用著早午餐的客人臉上也堆滿笑意。我挑了個窗前的座位坐下,目光剛好落在那幾本倍感親切的日文雜誌上;透過部落格知道這裡的老闆Chieh也喜愛攝影與旅行,地點似乎也和我一樣是日本,這也是店內風格能如此切合日系風的原因之一吧。好日,一個隱身於公園旁的日系雜貨鋪子,讓這一個週日午後充滿了慵懶但又帶點幸福的氛圍。

PE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突然來個這麼一篇拖稿作品只因為最近幾天的和煦陽光讓我想起今夏好像有這麼一天也是這麼的舒服。一直對於台北故事館這幢氣質出眾的建築物情有獨鍾,每次經過中山北路美術館前,總忍不住要多看她兩眼;雖然不常停下腳步,但是很欣慰台北這個忙亂的城市裡還能有這樣的建築,一棟看了就能讓人心情愉快的老房子。這天,伴著風和日麗,我走進台北故事館。

PE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


本次的大稻埕煙火節雖然重頭戲在晚上的煙火施放,不過因為我今天的身分是煙火節相關活動的工作人員,所以不到下午一點就到會場集合,趁著活動還沒開始的空檔,走到主舞台前瞧瞧;我想大概也只有這種時候我才能接近主舞台,等到傍晚大概會連站的地方都沒有。

PE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萬華,舊名艋舺。台北的老街區,這裡是擁有271年歷史的萬華龍山寺;這天,寺裡正在舉行法會,雖然是平日,倒也人滿為患。艋舺是台北市的發源地,早年因為平埔族人與漢人常用獨木舟在淡水河上交易,而平埔族人稱獨木舟為艋舺,地名便由此而來。這裡的地方建設一直到十幾年前都還是發展緩慢,主要是因為當時台北市的發展重心以東區為主,這幾年台北市內老社區的存在漸漸受到重視,所以萬華、大同等區內的歷史文化建設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很欣慰在長達數十年的被人忽視之後,總算這回又鹹魚翻身,也期望這個台北的老街區有天能發展成像東京淺草一般的歷史觀光地標。

PE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

二條通,是日據時代大正町的街道名。日本人的"町"指的是一個街區,比較類似現今"里"的概念,那時的大正町的範圍大概是今天的中山北路、南京東路、新生北路與市民大道圍繞起來的區域,其中有十條主要的街道,分別是一到十條通,今天大家比較熟知的林森北路繁華的六條、七條通也在這個區域裡。日據時代的大正町,是當時台灣人所稱的『城內』的一部分,所謂的城內,是指城牆內的台北城,以東西南北四座城門為出入口,今日的北門遺跡就是其中之一;當時日本人與台灣人的居住區塊是分開的,日本人只會住在城內,台灣人則是居住在城牆外,以城牆為界分治而居,是那個時代所衍生的一種特殊景象。

PE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


位在淡水的石牆咖啡是當地年代久遠的李氏古厝在後代整修後所經營的一個咖啡空間。而在李氏古厝的三合院偌大的院落裡,遊客們可以品茗用餐,或是參觀古厝建築,那裏也提供一些有趣的古玩,是個相當適合親子同遊的地方。那天,我和PATTY、郭郭跟著葛爸J.R兩個家庭來到這個台北近郊的桃花源,著實的享受了一個十分悠閒的午後。

PE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種經驗,有時候一捲底片裡面總有幾張是生活中的隨手拍,不一定有主題,也不一定是甚麼重要的大事。或許是我的習慣問題吧,我在寫網誌的時候很自然的訂定一個題目,然後圍繞著這個題目結合影像與文字而成一篇網誌。所以一些生活中的隨拍就經常會被我自動排除在部落格發表的行列之中,不過隔了一段時間再來看這些當初被我放棄的相片,好像又有一些不同的感覺,但畢竟也是自己生活的紀錄。

PE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