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館這個北海道南端的大都市,與日本本州只隔了個小小海峽,而且日本人也已經用青函隧道將兩邊相連,所以函館理所當然成為北海道陸海運的樞紐。數百年前,這裡還只是個小漁港,一直到幕末時期,美國人用船堅炮利逼迫日本對外開放,函館也是被要求開放的港口之一。爾後,函館(舊名箱館)就成為西方文化進入的主要窗口之一。


當年這裡的一座星形城堡遺跡城之為五稜郭,建築外觀是模仿中歐城堡的特色,外圍還有護城河,五個稜角還有砲塔可以抵禦外侮,這裡也成為幕末戰爭的最後堡壘。


這天大雪紛飛,不要說城牆長甚麼形狀我已經看不見,連人行步道都完全被雪掩埋,只能繞它個一圈草草參觀一下,氣溫我記得是負4度。


護城河如今只是一大塊冰雪,不過春天時兩岸可是開滿重重的櫻花,聽說非常好看啊。


這是當初築城的武田先生的紀念碑,他規劃了這一整個星形堡壘的設計及監工,本來大家都以為是固若金湯,但是他忘記一件事,城池應該要建築在地勢高的地方,要不然就要遠離附近的高地,五稜郭當初被攻破就是因為明治天皇的軍隊把大砲都搬到附近的山坡上往下打,而且不採取近距離攻擊,在沒日沒夜的砲轟下,裡頭的舊幕府軍隊就開城投降了,這也是"箱館戰爭"結束之時;自此天皇統一了日本,明治維新就此展開,大家也都知道近代日本富強的主要原因來自於明治維新的西化運動,而明治維新也間接促成日本軍國主義而後導致甲午戰爭,台灣也是這時割讓的,我說的頗複雜,不過大概就是這麼一回事。


從觀景台上可以看見星形的五稜郭,矮的塔是舊的,新的已在08年啟用。


大雪瀰漫的天氣裡還是要蹓狗啊! 我想養狗的主人也會有點悶,不過大白狗在雪地裡挺可愛。


另一隻來散步的狗名叫"太郎",牠的玩心很重,我們走近牠想跟牠拍照,牠就十分配合的在地上開始翻滾,大夥兒實在笑到沒力。


翻滾吧!TARO! (音量請先關小~風聲和笑聲都很大)


箱館戰爭烈士紀念碑及旁邊的應景擺設。


函館市另一個地標是位在海邊的金森倉庫群,這裡和許多原本以海運起家的城市相同,海邊都會有很多倉庫,但是如今函館已轉型不再依賴海運,所以這些倉庫荒廢了好一段時日;後來因為考慮到觀光資源再利用,而將此地的倉庫古蹟改建成商場,現在是觀光客來函館必遊的景點之一。


相較於紅磚倉庫的復古外觀,裡頭的陳設也有一貫復古的風味。


金森倉庫群旁邊就是海濱,這片海嚴寒的時候也不會結冰,也是函館港的特色。


被雪掩埋的少女雕像,這個倉庫群中有不少手工藝品店及特色飾品店,頗適合女性閒逛的地方。




明治館是眾多倉庫中較為知名的一間,裡頭有許多琉璃藝品及磁器的店家。




爬滿植物的老舊倉庫,有種歷史的滄桑感。


接著我們乘坐著往函館山的纜車,準備觀賞日本人稱之為世界三大夜景之一的函館夜景,世界排名前三大或許有些爭議,但是如果說它是日本第一,相信爭議就小的多了,這是搭著纜車緩緩上升時的平和景像,但這時纜車內可是人馬雜沓啊~超多人的。


函館山地勢不高頂多海拔幾百公尺,但是卻是函館市區的制高點,山上風雪依舊。這個建築物是NHK及廣播電台的發射台。


為了觀看夜景,我們選擇在天還沒黑就先行上山,因為人潮會比較少些;另一方面,早點看完才能趕快下山,不然下山的纜車又要排好久。


這是太陽剛剛下山時的函館市街。


大家都在摩拳擦掌準備衝到前面的觀景窗找個好位置。


日本人稱這個景色是"百萬夜景",大概就是說很值錢吧,日本人很愛在名詞前面加個"百萬",彷彿這樣就會很有魄力的樣子(笑)。這個夜景有價值的地方是左右兩個海灣剛好對稱,狹長的函館市區夾在其中成為極其特殊的景觀,非常推薦各位親自來感受感受。


附帶說明一下,這是在沒有腳架的情況下,將相機緊貼落地窗防止反光,並且靠住窗框使其不要晃動而得的影像;我的身後還有好多人往前擠,能拍成這樣就是萬幸了,旁邊那個突出的平台是纜車的乘降口。聽前輩說夏季天氣較為穩定能見度較高,可以給大家做個參考。我個人認為香港跟函館的夜景真的各有其特色,實在難以分出高下啊。





攝影機材: SONY W5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ETER 的頭像
    PETER

    彼得的秘密基地

    PE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