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是在十年前第一次前往新加坡這個海島國家,依稀記得那時是冬天,穿著厚重的衣物甫一下機就被迎面襲來的熱浪喚醒屬於夏日的記憶。爾後陸陸續續因公或是遊玩去了數次。幾年前的電腦中毒事件後,手邊僅存的只剩下病毒不能侵害的膠捲影像,不過也已經是八年前的記憶了。相片中的新加坡河上的駁船與河岸旁的Fullerton Hotel交織成一幅有趣的景象,來到新加坡的最深刻印象應該是幾乎完全西化的城市外觀以及乾淨的街道。


這天的目的地新加坡Fullerton Hotel飯店是由郵政總局改建,也曾入選全世界百大優質飯店;殖民時期風格的建築外觀十分華麗,新加坡有許多這樣的建築,大多是英國殖民時期所建,也成為這個城市的特色之一。


在這樣的飯店中庭內享用下午茶是件頗愜意的事情。還記得那時在新加坡觀光只要用中文就可以行的通了,這幾年新加坡更是努力推行華語,希望藉此能夠增加競爭力。這裡的人民有七成以上都是華人,有時候還會遇到一些年紀大點的人會說福建話,這語言和台語幾乎完全相同。所以對我們來說,在新加坡觀光實在十分容易。不過有趣的是,身邊的朋友很少對這個城市國家感興趣,有機會的話倒是很想知道原因。


飯店旁的新加坡河與周邊的建築相互輝映成美麗的城市景觀,在這裡沒有堤防沒有水門,從建築物走出來河景就在眼前,不遠處就是著名景點克拉碼頭,每到夜晚就聚集了許多民眾在河邊市集用餐與消費,十分熱鬧。


亞洲文明博物館新館,這回因公造訪的時候這裡還沒有落成,一直到2003年才正式開幕,裡頭展出的是關於亞洲文明的文化遺產,新加坡雖然是一個移民國家,但是對於文化保存不遺餘力,也可以說新加坡想要尋求自己在歷史上的定位,而保存那些能夠讓後世子孫傳承的遺產。




這棟建於1907的建築物是新加坡集郵館,十分少見的以郵票及紀念封、明信片為主軸來介紹郵票的發展史,同時也展出世界各國的郵票,一方面也藉由這些收藏品見證新加坡這個多元種族國家的歷史。




這裡的多媒體導覽,可以讓我們了解到發行郵票的過程,也陳列印刷郵票的模版及郵票印製的半成品。我想很多人包括我在內小時候都有集郵的經驗,或許現在書信的往返已經大多被網路傳遞訊息取代,但是我自己還是覺得那種信件飄洋過海而寄達自己手中的存在感是很難用電子商務取代的。


新加坡是個多數為華人的社會,其中又有大多數是祖先為中國福建或廣東沿海的移民,所以在這個幾乎西化的國家依舊存在許多廟宇,人或許可以易地而居,但信仰卻不易取代。


從城隍廟的門前望眼所及的景象是市中心的高樓與刻意營造的都市綠地,兩者對比雖強烈但不會突兀,因為這就是新加坡引以為傲的文化融合成果。


此行的另一個目的就是參觀當地的一些廟宇,並且比較一些建造的工法以及古蹟維修的案例與台灣方面的異同之處,這裡的許多寺廟興建時延聘了不少台灣與大陸的專門工匠與古蹟學者參予其中,並且由政府協助。而在建造維修時不求外觀的宏偉氣派但求遵古法保傳統;這跟台灣近年來有個宗教團體四處大興土木建造廟堂及分部可說是著眼在完全不同的思維上。




這門上的門神畫像據說是出自台灣一位知名畫匠師傅的手筆,怪不得有點眼熟,頗像台灣福建式道教廟宇的風格。


現在的亞洲文明博物館本館展出的大多是土生華人的文物,土生華人也就是數百年前從中國移居南洋之後所繁衍的後代;他們經過與當地馬來人的血脈融合,發展出一種獨特的生活文化。,那次的訪問從見識到政府部門的行動力或是他們努力想要探索自己的歷史根源所做的努力都讓我對這個幅員雖小但是衝勁十足的國家敬佩不已,台灣近幾年也慢慢鼓勵人民對這塊土地和歷史要多所了解,我想這個方向是好的,只是政治的雜質能否不要介入才不會失去了意義。




撮影機材メモ: 年代久遠已不可考
フイルム現像: 同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1) 人氣()